改革:从未停止过的脚步
从建国初期以来,电影一直是被当做事业来发展,改革开放之前,政府对电影制片厂的支持,往往不计成本。待到电影制片企业要直接面对市场之后,一些电影制片厂仍不能确定自己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不知道自己该为观众拍电影还是为领导拍电影。体制改革的滞后,直接限制着制片厂经营、管理机制的变革与创新。珠影及与它景况相似的老牌国有电影制片厂的命运的改变,单靠自身的力量显然是难以完成的,都有待大环境的改善与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珠影前后经历了多次改革,寻找出路,这其中,政府仍然占主导地位:1985年5月,经广东省委批准,事业单位性质的珠江电影制片厂改为企业单位性质的珠江电影制片公司;1997年1月,经省委常委会讨论,同意(批准)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划属省广播电视厅,并由企业单位改为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前几次改革,因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缘故,珠影未免尝尽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
好在步入新世纪之后,面对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形势,珠影也开始酝酿一系列的变化来摆脱困境、再造辉煌。珠影前总经理廖曙辉(现已调任省文联任职)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努力探索市场化的路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电影事业。“从大的方面来看,珠影要从事业法人转制为企业法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创建电影集团,融合多种经济成分投资电影,提高影视作品的市场占有率。”
当时,珠影首先启动了在微观方面的改革。2003年1月,珠影影视器材租赁部已从珠影公司分离出来,和香港较大的影视器材企业先力公司合资开办广东珠影先力影视器材公司,共谋发展,经营形势已经开始走好。此外,珠影还在着手吸引民营资本加入,重组白天鹅音像公司。在引进资本的同时,珠影也向相关产业扩张,如参与投资珠江电影院线,控制了该院线20%的股份,还投资中国华影电影发行公司,打破地域、行业限制,拓展业务范围。
© 2004-2030 m.chinagif.com
QQ:3815864 chinagi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