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小成本动画创奇迹 “喜羊羊”因何“喜洋洋”

作者:施晨露  来源:解放日报  2009-2-9

“喜羊羊”的成功固然令人欢欣,但是否预示国产动画可以就此喜洋洋呢?业内人士提醒,“喜羊羊”式成功并不能简单复制。作为内容产业,国内类似“喜羊羊”的成熟动漫形象仍然稀缺。没有好的造型、好的故事,再高超的营销都是无米之炊。而在“喜羊羊”成功后一窝蜂扑向与其同质的创作道路更可能造成“塞车”。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资深编剧姚忠礼认为,从创作上看,“喜羊羊”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受众群明晰,一是针对低幼观众,因而它摈弃了纷繁的故事逻辑和人物关系,狼和羊的争斗十分单纯(但不等同于简单);二是20岁以上的白领阶层,原本完全不搭界的两个观众人群,却因为动画片独具匠心的人物设计而交织起来。片中倒霉的反派角色“灰太狼”在老婆“红太狼”面前俯首帖耳、对“红太狼”的要求总是尽力去做,因为成了年轻白领眼中的“好老公”代表,“灰太狼”屡屡受挫、却百折不回的捉羊精神也多少令在都市充满压力的生活中摸爬滚打的年轻人颇有所感。而电影版“喜羊羊”则更放大了这份对现实的关照,增加了成人观众的观影兴趣。“其实那些坦克都是‘山寨版’的,根本就不堪一击。那些飞机更是‘山寨’中的战斗机”、“黑牛和白牛的奶都不要喝了,只有我们黄牛的奶才不含三聚氰胺”、甚至“微软黑屏”等新兴语汇从片中冒出,成为喜气洋洋之外的智慧闪光。

有业内人士提出,国内动画人或许可以从“喜羊羊”身上汲取一些新的思维。孙悟空、花木兰等等固然是中国动画人物的精粹,但走出挖掘历史文化故事的思维,多创作一些更时尚、符合现代观众欣赏习惯的动画形象和故事,值得国内动画人借鉴。

从《猫和老鼠》似乎永远不会停歇的追逐到“哆啦A梦”变不完的新奇道具,好的动画策划和创意就像一台永动机,可以催生一代又一代动画人的创作激情,在同一个动画形象上生发出无数新的故事。而对于中国动画电影来说,一个“喜羊羊”远远不是终点。

猜您喜欢

© 2004-2030 m.chinagif.com

QQ:3815864 chinagif@163.com